宣昭十八年,科举放榜,各路学子争相道贺,互相邀约,京都里一片喜气洋洋。与此同时,距离京都百里之遥的清乡县也沾染到了一丝喜气,原来是县学先生陆启封家的小儿子中了进士,为一甲十二名。
清乡县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同旁的乡县有着一样的风土人情,日子过得既不特别富庶,也没有过于贫穷,总的来说还算说的上是安稳度日。只在科考这方面在其他县面前生生矮了一截。周边几个县虽然没出过什么状元榜眼之类的人才,可中榜之人却是不缺的。
如今县里好不容易出了个进士,还是一甲十二名,县里早早得到消息,派了几个衙役带着礼物去陆启封家道贺,感谢陆小公子为清乡县在周边其他几个县面前狠狠挣了脸面。
一时之间,来陆家道贺的人显得异常热闹,陆启封和夫人忙出来热情款待。
说到陆启封,他今年不过五十六岁,身形消瘦,两鬓染霜,但那双眼睛却十分有神,多年的教习生涯,陆老望向别人时有一番不怒而威的气势。
陆启封年轻时一心想进入官场,渴望有一番作为。然而多年科考无望,便收了心,返回家乡,为县里的后生教授课业,盼着自己的学生中也能有一二个出人头地。
先生虽耗费巨大心力,十余年过去,清乡县竟无一人中榜。此时,幼子登榜的消息传来,一辈子不苟言笑的陆启封神情激动,眼含泪光,两手颤抖,向来道谢的诸位一一回礼,嘴里不住的说到“好好好,感谢感谢”,道谢的话快说了一箩筐了。
与此同时,离陆家隔了两条街的宋家药铺也有一些相熟的人上门说好话。原来这宋家夫人和陆夫人是手帕交,两人从小感情就好,又一同嫁到清乡县,平日里来往也比较亲密。
陆夫人早年只生了两个女儿,陆先生回乡授学后,没几年竟又诞下一子,此时宋夫人尚在孕中,两家夫人便商量着若同为男儿,便叫二人结为异性兄弟,若得个女儿,就结为儿女亲家,盼着两家的情谊能延续下去。
夫人们将此事与自家夫君商量后,两家一拍即合,待到宋家女儿生下来不久,这对懵懵懂懂的小儿女的婚姻大事就被各自父母定了下来。
这次陆小公子中榜,平日里来往比较亲密的邻居,和以前得过宋大夫照顾的一些病人,都来到宋家道喜,祝贺宋家得了个了不起的女婿。
原来这陆小公子陆清则今年还未到弱冠之年,初次下场科考,一次便中,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未来前途定不可限量。
陆启封家中共二女一子,两个女儿嫁出去的时候,家中幼子年岁尚小,还未开蒙,陆启封便把全部心力倾注到县学教学中。
小公子名叫清则,字起之,幼时常跟着父亲在县学走动,每每听到书院里朗朗读书声,小小孩童都表现的十分神往。
然而父亲陆启封忙于教学工作,常常将幼子置于课堂,与其他学子玩耍,只求免于磕碰,竟忘了给幼子开蒙。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