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赵静姝项辰 > 第6章 世间男儿皆重色

第6章 世间男儿皆重色

    第6章 世间男儿皆重色(1/2)

    十日后的一个傍晚,赵静姝正在百草园的灶房里做面食,元晔被迫拿着一把小刀,为她铲去馒头上绿色发霉的污渍,然后再将这绿油油的污渍装入一个小瓷瓶里。

    “你小心一点,不要把馒头屑给刮进去。”赵静姝卷着袖子揉着面粉,频频提醒元晔。

    “你若是看夫子不顺眼,想要他拉肚子,几斤巴豆就行了,何必弄这些霉物。”元晔看见这些绿色黏糊糊的东西就想作呕。

    “周夫子为人是迂腐了一些,心胸也稍微狭小了一些,我虽然不喜欢他,但他毕竟是我们的夫子,我可不会去害他。”赵静姝将一个个小面团擀成一张张小薄饼,再将捣碎的黑色芝麻拌着蔗糖取一勺放入薄饼上,再用包包子的手法,将糖馅包在里面。

    “多放点芝麻。”元晔看着一个个小糖包,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知道了,你赶紧把剩下几个霉菌给弄进瓶子里去。”赵静姝为了研究青霉素,需要多搜集一些霉菌,她自己觉得恶心不想碰,只能找元晔,元晔也不喜欢这些黏糊糊的东西,但是为了能吃到炸糖包,倒也帮忙。

    古代没有食用油,菜大多都是蒸和煮,她只能用猪肥肉熬制猪油,然后用猪油炸糖包,味道于她而言差强人意,但对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的元晔而言,已是人间美味了。

    一锅糖包刚刚出炉,元晔伸手要拿,被赵静姝拍打了回来:“你先用皂角洗洗手,小心吃了拉肚子。”

    元晔把手放在胸前擦了擦,见赵静姝依旧不满地看着他,只能灰溜溜的去院子里打井水洗手。

    赵静姝埋头做第二锅糖包,听到脚步声,凶巴巴地道:“这次一共就做了二十个,你只准吃三个,剩下的,我要拿去给爹娘还有师兄师姐的。”

    “什么才二十个?怎么听起来,似是没有我的份?”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赵静姝蓦然抬头,只见落日余晖中立着一位清俊男子,一袭蓝衫,剑眉星目,举止潇洒。

    “项辰哥哥?”赵静姝一怔。

    项辰拿了一册书卷,对着她儒雅一笑:“常听山庄里的人说姝儿妹妹做的糕点比宫中御厨的都要好吃,看来我今日是有口福了。”

    也不知是被美色所迷,还是怜他孤苦,对着他,赵静姝便有些不知所措,连口齿都不如往日凌厉了:“都说君子远庖厨,灵芝那丫头真是的,怎么都不通报一声,就让你进来了。”

    项辰看了眼正在院子里洗手的元晔,笑容变得有些牵强:“你这么说,元晔师兄可要不乐意了?”

    赵静姝知道多说多错,只能打哈哈:“你找我有事?”

    项辰抬起手中书册:“这几日,我日日钻研秦法,里面除了连坐之法有些严苛,镇压盗贼又用了轻罪重罚,其他的,我并未发现有太多不妥,为何商鞅变法能使秦国强大,却在统一之后,又令秦国分崩离析?”

    原来是来请教学问的,赵静姝看着他手中的秦律,心里竟像是被艳阳高照,无比欣悦,为君者便是要不偏听不偏心,纳百家之言,却要有自己的思想,他能研究秦律,便是听进了她课堂上的话,却又想自己去寻找答案。

    “若兄长有时间,便喝杯清茶,吃些点心,听我细细说来,可好?”赵静姝一边拍掉身上的面粉,一边吩咐院子里的灵芝去泡茶。

    元晔洗完手走了进来,他刚刚在院子里就与项辰打了照面,并且在院子里将他两人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所以一进灶房,他先找了个位置坐下,拿了个糖包塞进自己嘴里,吃得满嘴香甜:“二皇子的这个问题,我那天就想问你了,结果一转头给忘了,正好今日二皇子也在,我就也在一旁听一听。”

    赵静姝见他吃得火急火燎的,实在是有些丢人,却还是坐到了他的左侧,项辰不以为意,拿着书卷,施施然地坐到元晔的右侧,正好与赵静姝面对面,灵芝拿着水壶进来,给三人都泡了茶。

    赵静姝递了个糖包给项辰:“这包子是用猪油炸的,酥脆香甜,你可以尝尝。”

    项辰从善如流的接过糖包,斯文的咬了一口,赞道:“甜而不腻,确实好吃。”

    赵静姝看他咬的那一小口,都没吃到馅,自然是没有吃到甜味,既没有甜味又怎么会腻。

    她心里腹诽,宫里出来的人果然都很虚假,项辰咬了第二口,这一次,糖馅流出,项辰真心赞道:“好吃。”

    赵静姝心情这才好了一些:“你研究秦律,可还有什么别的发现?”

    项辰吃相斯文,但也是两三口便将包子吃了下去,他喝了口茶,漱了漱口,才道:“这几日,除了秦律,我还看了商君书,史记的商君列传,还有李悝的法经,读完这些后,我觉得若要社稷长治久安,那必得以法治国,可秦国明明法治严谨,却二世而亡,民不聊生,汉朝推崇儒术,却能开创盛世。”

    “兄长可知,西汉亡于谁之手?”赵静姝问。

    “世人皆知,王莽篡汉。”项辰答。

    赵静姝摇摇头:“汉朝亡于汉元帝,汉宣帝曾言:乱我家者,太子也,汉武帝虽然听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他的治国手法其实是明儒暗法,汉宣帝从小长在民间,深知民间疾苦与民间之恶,知道唯有律法刑法才能约束百姓作恶,儒家只能用于教化万民,必须兼用两者,才能治理好国家,可惜,汉元帝不听,将儒生和儒教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果发现法令不严,导致盗贼横生,朝廷也渐渐走向腐朽和衰败。”

    “明儒暗法?这便是汉宣帝所言的王霸道杂之?”项辰恍然。

    赵静姝欣喜地道:“没错,这便是王霸道杂之,那兄长可知为何秦法在未统一之前能让秦国变强,却在统一之后令其灭亡?”

    “我认真思索过这个问题,商鞅变法之初,秦人好斗,需要严苛的律法约束,可秦灭六国之后,六国百姓并不适应秦法,且六国子民大都怀念故国,故各地都有揭竿起义者。”

    赵静姝颇为吃惊地看着项辰,他作为一个身在其中的古人,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已经很了不起了。

    赵静姝点头:“百姓怀念故国,人心不齐,确实是秦亡的一大因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秦法缺少变通,秦末天下义旗高举,最大的诱因便是“失期当斩”,秦人每年都要服徭役,若是服徭役者不能准时到达,不论什么理由都要斩首,世人也因此觉得秦律残暴。”

    元晔道:“确实,陈胜吴广还有刘邦,皆是因为失期当斩,才揭竿而起的。”

    “可兄长是否有想过,秦未兼并天下前,秦人也要服徭役,为何当时秦人不觉得秦法严苛,一到六国便成暴虐百姓了呢?”

    元晔想了想,道:“那定是秦人习惯了如此严苛的律法,就像师父师娘习惯了你的胡作非为,便不觉为奇了,可在王安眼里,你就是一个离经叛道无法无天的女子。”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君晚慕寒夜 朱雄英朱允熥 神话三国 苏洛冷雪玉 沈峰赵飞燕姜珊 姜糖 三年出狱妻子出轨?一无所有的他原来手眼通天! 赵晨 白泽 我能按揭修仙